我的母亲教案(推荐24篇)

时间:2025-06-04 08:37:51
我的母亲教案(推荐24篇)[此文共38054字]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24篇《我的母亲教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我的母亲教案》相关的范文。

篇1:我的母亲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体会自然朴素的语言风格。

2、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感激和怀念之情。

3、认识中国妇女的优良传统美德并使之发扬光大。

二、教学重点:学习老舍先生回忆散文的写法和谋篇布局的精巧。

三、教学难点:对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有名的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月芽儿》《茶馆》《我这一辈子》是谁的作品吗?对了,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20世纪著名的现代作家,他的作品曾被译为二十多国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老舍先生讲述的他的母亲的故事。

请同学们先浏览一遍课文,把生字词找出来,查字典解决,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练习(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能说出其意思):

殷勤、揣在怀中、撮土、挨打、掂量、丧事

殷红、揣摩、一撮子、挨家挨户、惦念、廿位

二、整体感知

1、读课文,讲出文中叙述了母亲的哪些事,理清思路,学生概括,老师归纳总结。

参考:母亲的身世;

母亲的出嫁、生“我”;

母亲的勤俭持家;

待人接物,为人处世;

保护儿女;

爱子情深;

母对儿的理解、牵挂;

儿对母的想念;

儿对母的哀悼、感激和怀念。

齐读最后一段一起感受一下作者的感情。加深对这种感情的理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痛及对母的感激、怀念。

2、文中所叙述的事例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

参考:反映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吃苦耐劳、勤俭、爱清洁、热情好客、乐于助人、能忍让、不怕吃亏、坚强、勇敢

(软而硬的性格)爱子情深、无私

第二课时

三、探究研读

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对母亲身世的叙述在全文来说有什么作用?

母亲既非大家闺秀,又非小家碧玉,而是出生在穷苦农家,所以她从小就能吃苦,她的出生和小时候艰苦的生活也培养了她热爱劳动的习惯,造就了她坚韧、吃苦耐劳的品格,所以这些叙述为下文写母亲的勤劳、“软而硬的性格”埋下了伏笔。

2、文中“母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母亲的呢?谁来说一说,这位母亲给你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母亲形象的?

比如这句“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这是通过什么来写母亲?对母亲的手的描写反映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参考:母亲的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不可磨灭的记忆,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细致地描写了母亲的手,通过这些细节来表现母亲热爱劳动,勤劳能干,不怕吃苦的优良品德,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劳动妇女优良的传统美德。

3、再看还有哪些细节表现了母亲的性格特点的?又分别是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母亲形象的?

学生举例并说明其所用的描写方法。如第十一段有这样一段描写:“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这里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以“笑”、“愣”、“叹”、“递”等字写出了母亲神态的变化及感情的变化,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虽依依不舍却不曾挽留的深沉、内敛而含蓄的爱。这些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的手法,都细致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从某些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此外,还有心理活动描写,外貌描写,这些也是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法,也叫做细节描写。

4、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以感人的笔墨刻画了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像一部纪录片一样记录了这位母亲感人的人生历程。同时,在这位母亲的人生路上也有作者的足迹。因为其中也穿插了作者自身的经历和感想,即在写法上有叙述,也有议论、抒情。作者不仅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还写了母亲的性格对“我”的深刻影响。再次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有哪些语句写出了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

“从这里,我学会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样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5、作者在文中写道:“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母亲对我进行的是什么样的“生命的教育”?

参考:母亲不识字,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她给“我”的教育不是语言上的,而是行动上的。不是通过言传而是通过身教,她在生活中默默地影响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在习惯、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给予“我”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6、谈一谈你学完这篇课文后有何感想。

引导和结语:母亲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她辛辛苦苦地抚养我们长大,默默地奉献着无私的母爱,温暧着我们的心,教我们学习做人,学会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母爱,感谢母亲、尊敬母亲、关心母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回报母亲!不仅要尊敬自己的母亲,也要尊敬天下所有的母亲!

四、扩展延伸

找一些有关母爱的文章进行朗读并比较写法异同。

篇2: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

1.理解主题 作者通过对自己一段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自己对于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2.理解结构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至4段):主要写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文绉绉、爱读书的性格特点及成因。流露出一份追念和惋惜之情。 第二部分(5至12段):主要从训练“我”做人和如何当家两方面写母亲,表现了母亲是我的严师及慈母,也表现她对人宽容隐忍但又不失“刚气”的一面。 第三部分(13段):总结全文,写母亲给“我”极大极深的影响,让我一生中受用不尽。 问题思考 1.我有一个绰号叫什么?它是怎么来的?它体现了我什么样的性格?这个绰号有没有贬义?为什么? 绰号――麇先生,因为我文绉绉的,像个先生样子,所以家乡的大人们这样叫我:体现了我文质彬彬的性格。这个绰号无贬义,表现了大人们对我亲切的喜爱,一种鼓励。 2.我的这种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这种性格的成因有三:自身文弱;母亲不准乱跑乱跳 ……此处隐藏38475个字……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式。

3.学习老舍的写作方法,感悟情真意切的语言,体会真挚的感情,在写作时要说真话,表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立足文学单元,通过本课的学习,读母亲的形象。体会老舍从母亲身上受到的是生命的教育,进一步感受老舍的人格魅力。

2.品词析句,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的伟大母亲形象,感受母亲美好品质,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体会作者强调母亲给他的“生命教育”提升学生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通过品词析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又步入了一个文学单元——“平民写家”老舍。我们走入了老舍的世界,做了很多事情,大家想一想,这段时间我们都做了些什么?

生:我们读了老舍的《养花》

看了电影《骆驼祥子》

上网搜集了关于老舍的资料

―――

师:是啊,我们了解了老舍的生平,读了很多他的作品,还看了电影,对老舍有了初步的了解,老舍就是这样一个有血有肉很真实的人,从别人对他的评价和他的生活,不难看出他的人格魅力和性格。他善良,勤劳,淡泊名利――。他的母亲给他的影响很多,上节课,我们一起跟着老舍先生回忆了他的母亲,大家回忆课文,文章围绕着母亲都写了些什么?

明确:

(1)日夜操劳

(2)与人相处

(3)遇事冷静

(4)筹集学费

(5)独自过年

师: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这作者走入字里行间,走入老舍的内心。走入老舍的情感世界,去体会老舍与母亲之间浓浓的亲情。

二、出示中心话题

师: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这样写到“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中心话题:

母亲传给“我”哪些好的性格和习惯?结合课文的语言文字,以及你读的作品和搜集到的资料来谈一谈,并体会着读一读。

师:请同学们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后先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自己的看法,一会我们全班交流。

生:小组学习

三、全班交流

预设1 日夜操劳——勤俭诚实

(1)“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①从这里体会到什么?

②为什么母亲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③想象,是怎样的劳作让母亲的手终年鲜红微肿吗?

(2)“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的雪白。”

①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

②母亲是怎样将这样的袜子洗得雪白的呢?你能想象出来吗?

③为什么母亲要这么做?

(3)“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补到半夜。”

白天,母亲辛苦劳作,晚上还要忙到半夜,可以说母亲日夜操劳啊

(4)“忙碌中――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拓展:母亲这些习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成年后依然保留着。在老舍的《养花》一文中写到“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者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啊!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小结:母亲用她那双“终年鲜红微肿”的双手,教给我做人要认真,要勤俭,要诚实,要热爱劳动。

预设2 与人相处——有求必应

①“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她宁吃亏,不逗气。”

从这可以看出什么?

②“有求必应”是什么意思?母亲还会为别人做什么?

小结:母亲的宽容忍让教给我如何帮助别人,如何与人相处。

预设3遇事冷静——坚强沉着

“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①结合资料和看过的电视,谈谈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

拓展:

1、原文“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

2、祥子被日本兵抢车的情境

②母亲在那样的情境下真的不着急,不着慌吗?那她为什么不哭?

③想象母亲是怎样做的。

小结:母亲用她那柔弱的肩膀为子女撑起一片天,她只能“将心横起来,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母亲用自己的坚强教给我在困难面前要冷静要沉着。

预设4 筹集学费——无私奉献

“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母亲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①这句话隐含了什么?

②想象母亲怎样筹到这笔“巨款”的?母亲都做了些什么?

③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结:正是母亲的坚持母亲的付出让作者有了这样的成就,母亲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子女,母亲这无私的爱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预设5独自过年——理解大度

“我回到家中――母亲笑了―――她愣住了――叹出一口气―― ‘去吧,孩子!’”

①从这句话读到了什么?

②“笑”包含了母亲怎样的心情?

③“愣住了,叹气”又为什么?

④“去吧,孩子!”为什么这么说?

小结:读了这段文字,不禁让人潸然泪下,母亲多么渴望与儿子一起热热闹闹的过春节,然而当她明白“我”必须返校时,却故作平静地让我离去,母亲这一平静的反应下,掩盖了多少理解,多少深情啊。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理解别人是多么的可贵。

师:就是这样一个不识字的母亲,她用自己的行动教给我做人的道理。母亲的勤劳、谦和、善良、坚强,给了我一生的影响,这就是母亲给我的生命的教育,她给老舍的一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我”对母亲也饱含深情,饱含思念,作者在最后三段把这种情感展现给我们,请同学们带着体会读一读最后三段。

1.自己体会读

2.指名读

师:通过朗读,你读到了什么?从那感受到的?

生1:老舍很害怕失去母亲,从“怕怕怕怕”读到的。

生2:老舍失去母亲之后非常的伤心,从心痛,心痛!

四、作业

师:学完这篇文章,你对老舍又有了哪些了解呢?课下写在你的小本本上。

《我的母亲教案(推荐24篇)[此文共3805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