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视剧《岁月》观后感---恨是爱的礼物
电视剧《岁月》观后感---恨是爱的礼物
平时由于工作的原因很少看电视,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电视剧《岁月》,看着看着似乎有点似曾相识,上网一查原来是根据阎真的小说《沧浪之水》改编的,小说中的主人公叫池大为,电视剧中叫梁致远,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无疑都是精品。《沧浪之水》201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的时候曾经轰动一时,作者以娓娓而谈的文笔和行云流水般的故事,讲述了人生的无奈和人在成长中经历的阵痛到最后蜕变的过程,细细读来真是使人掩卷长思,感慨万千。尤其是对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讲可以说是一部人生的教科书。电视剧据说07年就拍摄完成了,由于种种原因到现在才与观众见面。电视剧的改编是很成功的,剧中的众多角色被演绎的栩栩如生,尤其是胡军把梁致远刻画的入木三分,我之所以非常喜欢这部作品是因为从主人公的身上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学生—工作—恋爱—结婚—处事—生子—当领导,全过程,这就是我或者说是现代社会多数人的真实写照。
我们那个年代毕业国家是包分配的,有许多大学生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和梁致远一样也是血气方刚满怀激情,耿直得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说话办事以自我为中心,七个不服八个不忿,该说的不该说的一股脑全说出来了,说话办事全不过脑子,觉得自己是一个知识分子,谁也看不上,用现在话说整个一个不懂事儿。领导其实刚开始是想培养他们的,因为那个年代大学生还是时代的宠儿,但是由于他们的幼稚和无知,准确的说是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不够,结果不用说了工作上屡屡碰壁,自己也逐渐不被领导和一些同事所容,在单位里被边缘化,就和梁致远简直一模一样。
尤其是在机关里,由于年轻说话不慎重,不知不觉的就卷入了领导之间的矛盾中,自己还懵懵懂懂的不知道哪里得罪了人。电视剧中梁致远本来是闻局长建议留在卫生局的,因为他是研究生自然是局里重点培养对象,但他在局里的大会上无意间对领导买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结果弄得卫生局里是满城风雨,闻局长觉得下不来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如于局长和李科长)借此机会大做文章,把梁致远当枪使,而他自己还不以为然。其实在会上梁致远说的有道理,他自己也认为自己说的是对的,但是场合不对,机会也把握的不好,引起了别人的误会,他自己还不听同事的劝告。他的话正是别人想说而不方便说的,结果无意间卷入了局里一二把手的政治斗争中,真是幼稚的可以。其结果就是两头不落好。由于得罪了领导到了分房的时候虽然够条件也轮不上自己,一气之下把宿舍的门砸了,硬是搬了进去。
在卫生局对梁致远抢占房屋的处理上,电视剧表现的耐人寻味。无论是梁致远自己还是老婆秦梅,还有卫生局的同事都觉得他这回闯了大祸,局里肯定要处分他,甚至开除他。因为“卫生局从文革以来从未发生过这种事”,因此全家人是惴惴不安。但是闻局长在会上先是做了自我检讨,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把房子给了梁致远,同时不追究梁的违反规矩的责任。闻局长又以这种事情不应该发生在北京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身上这种借口,让梁当着大家的面做了检讨了事。结果局里大部分人觉得闻局长是心胸宽广,通情达理,体恤下情的好领导,而于局长则吃了一个哑巴亏。这件事的处理实在是出乎梁和观众的心理意料。我看到网上很多人评论说这是胡编乱造,现实生活里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儿。其实仔细想想作品中这样处理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很精彩的。首先局里主管生活的是闻局长的政敌于局长和李科长,梁在住房上确实有困难又够分房的条件,而主管领导犯官僚主义,没有掌握下面的具体情况更没有很好的解决下级的实际困难,甚至出于私心长时间不给梁解决困难,以至于激化了矛盾,出现了局里从文革以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其次闻局长正好借助此事大做文章,打击政敌收买人心,老辣而狠毒。
局里的一把手认为出了这样大的事儿首先不是怎么处理当事人,而是要好好的反思一下主管领导的工作是不是到位,闻局长借助这件事狠狠的敲打了对手,看上去好像闻局长在会上做了检讨,其实这是给于局长难堪,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局里的人心里全明白。就是梁自己还蒙在鼓里,两眼木楞,心里有一些高兴,又有一些悲伤。房子留下了自然应该高兴,但是自己心里怎么总是堵的慌呢?为什么总有一丝屈辱感呢?但这屈辱中,为什么还带一丝高兴呢?不明白啊,不明白。这就是梁和秦梅两口子到闻局长家里表示感谢时,闻局长冷淡他们的原因,闻局长的原话是“局里任何人遇到这种事儿我都会这样处理”,而且把送的东西退了回去,弄得梁如坠五里雾中,搞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领导,这就是领导艺术。一个合格的领导是不能让下属猜到自己的意图的,也不能让下属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干什么。高水平的领导在处理问题时总是显得神秘而出人意料。有时候你认为这件事儿应该这样处理,而实际结果却不是你想的这样。古人云:“君不密失其国,臣不密失其身”就是这个道理。剧中对闻局长这个人物的刻画是相当成功的,闻虽然称不上政治家,但是深谙官场之道。在处理梁抢占宿舍、向单位里瞒着自己的病情、果断处理上告信的问题、出人意料的出现在新的市委书记视察现场以及对待梁致远和吴过的态度等情节上都显示出了他的老辣和深谋远虑。
梁致远是一个人才,而吴过是一个奴才,一个成熟的领导尤其是在机关,人才奴才是都要用的。正直的人(如梁和罗老师)一般怎么也不明白闻局长为什么会喜欢吴过这样的人,这个人除了溜须拍马别的本事没有。其实奴才自有奴才的长处,奴才的长处就是听话,领导怎么说我就怎么做,而人才一般自恃才高,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总看不起别人,总是想弄出一些事儿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喜欢指点江山。试想一下领导身边全是这样的人才那领导离火葬场也就不远了。领导也是人,是人就喜欢听话的不喜欢乍刺儿的,古今中外全一样。吴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能摆正自己位置的人,一个甘愿为领导赴汤蹈火的听话的有用的奴才。
奴才不是什么人都能拥有的,奴才有的时候是很有用的,尤其是关键时刻,只有高水平的领导才会有真正为其所用的奴才。你不方便说的话他替你去说,你不方便做的事儿他替你去做,有了责任推在他身上,有了荣誉他会自觉地主动地让给你。但是你一定要让奴才有利可图,要让他觉得跟着你有前途有实惠,这样你才能有真心实意的替你冲锋陷阵,摇旗呐喊,关键时刻堵枪眼的奴才。但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只想着让下属奉献,揽功推过,不让别人得到真正的实惠,到了发奖金的时候总是“王顾左右而言他”,还总是觉得自己身边没有可以信任的人,自己看上的人一个一个的离我而去;总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什么事儿都是别人不对,自己永远正确。这样的人永远成为不了正真的领导,不配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奴才。
梁致远是人才,但人才也要分怎么用。所谓“玉不琢不成器”。闻局长一开始就觉得梁是一个人才,有知识有才干又年轻,准备培养为自己的接班人。但梁一开始确实是不争气,体会不到领导的良苦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和工作的蹉跎以及领导的不断教诲总算开了窍。梁成熟的标志是在度假时有意避开了许小曼,不 ……此处隐藏6220个字……》2014年9月10日第二十二版
第四篇: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幸看到《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这部剧集,在韩剧、穿越剧充斥各类综艺节目占据荧屏的新潮时代,再去追忆那段峥嵘岁月、再去瞻仰那些革命先烈遗留下来的了历史遗迹,让人有种无比敬仰的情怀。那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年代,那是一段精彩绝伦的历史记忆。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无论时间怎样流逝,这段历史都不会褪色,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都是一如既往的光彩夺目。
同样是风华正茂,同样是青春年少,我们与那些革命前辈中间却横亘着一条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美其名曰,他们顶着"赴法勤工俭学"这样一个华丽的桂冠,前面即将面临的艰辛会是怎样他们都无从知晓,但是依旧义无反顾,信心百倍地踏上了征程,漂洋过海为了祖国的未来、心中的理想而奋斗,他门带着我们中华儿女特有的质朴、坚毅来迎接一次次的考验与艰险,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与雄辩的口才为在法的华工打赢官司、争取到利益,让所有在座的外国人对我们刮目相看;在中国留学生受到不公平待遇时,他们想尽办法,请愿、游行示威都只是为了向世人争取我们的平等权利,向世界证明我们不是一个任人宰割、任人欺负的羔羊。
昏暗的夜色里,我们依稀可见一个伟岸、健硕的身影,漫步在巴黎的街头,虔诚地站在埃菲尔铁塔前立誓要为中国的崛起而奋斗献身,他就是我们中国人人人敬重的周总理。还有一位就是在法国读书被误认为是日本人,激愤的在胸前挂起“我是中国人”的纸牌表明身份,他就是伟大的革命家蔡和森。而令我们不得不提的另一位革命家,也是日后引领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赴法留学生中,他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但是他的执着、坚持、努力无人能比,在法国的街头,他就给自己定下了宏伟的人生目标,他要学习法国的先进知识、先进文化,他要让在法国所见的新鲜事物,在未来的中国也会有,而且甚至比其更先进、更胜一筹,而且历史足以表明,他做到了,他带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日渐走向富强。在这次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中,除了铁骨铮铮的热血男儿外、当然也不乏侠骨柔情、刚强坚毅的女中豪杰,他们来自中国的五湖四海,但却因为一个目标相聚在一起,那就是中国的崛起。他门在异国的热土上挥洒着自己的青春,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代价,只是为了革命事业能够继续!
的确,古今中外,没有哪一次留学运动,像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一样,培养了如此众多的杰出人才,他们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华民族的发展强大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们用青春与热血为中华民族勾勒了美好的宏伟蓝图,他们的名字永垂青史!上个世纪已经离我们悄然而去,但是这个世纪上演的精彩剧集却依旧萦绕我们耳际,时刻都鞭策着我们,新世纪的钟声已然敲响,中国的未来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我们都翘首以待。战争与血腥已经成为历史,但是新一轮的科技攻坚战接踵而来,我们甚至没有一丝喘息的机会,我们只有手牵手、肩并肩共同抒写属于我们的华丽篇章。
第五篇:电视剧兰陵王观后感---爱得固执
电视剧兰陵王观后感---爱得固执
前几天,又看了一遍《兰陵王》,看完之后觉得这是一个古代版灰姑娘的故事。当然在每一个灰姑娘的故事中总会有那么几个恶毒的女二号。杨雪舞所扮演的古代版灰姑娘角色已经吸引了太多人的目光,在此我只想讲讲另外两个人,一个是郑儿,另一个是阿史那,她们一个是齐国的祸国妖后,一个是大周的一国之母,她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杨雪舞。
郑儿爱高长恭,这是毫无疑问的,不管是冰糖葫芦、发簪,还是她一生错误起点的香囊,那时候的爱是纯洁的。的确,郑儿当上皇后之后的行为充满了歇斯底里的味道,但命运对她亦是残忍的,她被祖珽欺骗利用而遭流放;当苦力时被同伴出卖后被监军打个半死;被怀疑患有瘟疫在大火中挣扎,她的王子始终没有出现,九死一生回到邺城,却发现高长恭和那个曾经要求自己好好照顾他的女人即将结婚。是的,她不甘心,她要抢回高长恭的心,即使她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过。
相比之下,杨雪舞就幸运多了,在成人礼上遭同龄姑娘的取笑时有貌美帅气的一代战神;在被郑儿和祖庭追杀时有舍命相救的韩晓东;两次被人贩子抓去,前次有高长恭,后次有宇文邕……
你可以说,因为杨雪舞善良,郑儿狠毒,所以幸运之神选择了前者。但你不能忽略,一开始的郑儿也是个单纯的女孩,她会在别人都歧视高纬的时候耐心地教他写字,她被祖珽欺骗只是因为深信那个香囊能够让她和兰陵王一生相爱。是那些苦难的经历让她变得心狠手辣。被猎人侮辱想要自尽,这一次她王子出现了,却不是她想要的。最终,她选择了报复。
是的,她当上皇后之后做了许多人神共愤之事,但她对兰陵王的爱却始终依然,即使这是一种被人认为是病态的爱。当高纬真的要杀兰陵王时,她不忍心了;当兰陵王假装感谢她的一片痴情时,她把所有的怨恨抛之脑后,那种快乐溢于言表,愿意毫不犹豫地放弃皇后之位,与他浪迹天涯。
但这一切终究是她的一厢情愿,兰陵王的爱全都给了杨雪舞,即使她对他的爱一点都不比杨雪舞少,但爱情向来都不是等价交换的,并且对方有妻子,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她可以算是一个挖人墙角的小三。最终,她破坏了别人的家庭,也害了自己。
阿史那若放在现代定算得上是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并且能够同甘共苦的好妻子。她有显赫的身世,却一点也不娇气蛮横,如果没有杨雪舞的出现,相信她和宇文邕之间会有一段完美的婚姻,即使宇文邕对她没有爱,但有她的深情,他的尊重足够了。记得宇文邕在从齐国逃回大周时对她说,只有她懂得他放在河里的禁卫军衣片的意义。不仅如此,是她陪着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在宇文护压迫之下的日日夜夜;是她帮他照顾皇兄的女儿;是她在他想要建功立业,摆脱权臣控制时义无反顾地为他向父王借兵。直到杨雪舞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衡,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她的棋艺是他教的,她的每一步都跟随着他,可他却因为天女将这盘棋下得毫无章法,让她无所适从。
他的寿辰,她精心准备了寿宴,却空等一个晚上,还要应付同样等待皇上的群臣,好不容易回来了,他却因为救杨雪舞烧伤了,她一怒之下挥了杨雪舞一巴掌,只是因为心疼他;在杨雪舞即将生产之日安排玉佛寺的僧人暗杀天女,她只是想保卫自己的婚姻,而使他怒不可遏,对她再无情意。
但他们之间终究有那么多年的情义,不管她的丈夫在精神上如何出轨,她还是向父王写信要求突厥在大周攻打北齐时保持中立;不管他的妻子如何对待他心中的女神,他还是让她永远的当大周的皇后。
郑儿不爱她的丈夫,但高纬却可以为她放弃整个天下;阿史那爱她的丈夫,但宇文邕却只为天女倾心。郑儿为了自己的爱不择手段地去破坏别人的婚姻,阿史那为了保卫自己的婚姻而要致情敌于死地,郑儿之于高长恭和杨雪舞是小三,她的结局是死于深爱自己的人之手;阿史那之于宇文邕和杨雪舞是正室,最终宇文邕的心虽不爱她,但却有她。也许,冥冥之中结局早已注定。
不管你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在历史长河中都不过是转瞬即逝的流星,在红尘俗世中都不过是为情所困却不得的可怜之人罢了。人生在世,是你的总是你的,不是你的亦强求不来;做不了十分的好人,亦成不了完全的坏人,一切顺其自然吧。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