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反习惯性违章座谈会发言稿
今天,在观看电力安全生产宣传片中的《反习惯性违章》,其中“xxxx恶性电气误操作事故”引起了我的重视。我想就此次误操作事故谈一点想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这是一起操作人员在倒闸操作中严重违章,擅自解锁,没有认真核对设备名称和编号,造成带负荷误全接地刀闸的恶性电气误操作事故。
在这起事故中,有几个关键点引起了我的关注。首先,在变电值班员接调令时,调度同时发布了两个110kv设备的操作指令,而在值班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值班负责人未向调度说明,并同时接受了两个110kv设备的操作指令。在有人值守的变电站,一般都是两人或三人值班,能否同时接受两个调度指令,这一点,我觉得有待商讨。
其次,变电值班员接受调度指令后,通过五防机填写操作票时,五防机黑屏。片中,是显示屏电源接触不良造成黑屏,值班人员以为五防机坏了,就跳过五防去操作。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当你要操作某个设备时,五防机出了问题,或者是五防的电脑钥匙出了问题,不能操作了。在当前的设备---五防机---人这样的操作模式下,五防这个节点的问题,导致操作不能进行,要想进行操作,就要跳过五防才可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解五防操作了。这个问题,我们变电值班员就得小心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这样做。安全管理还是五防管理都明确的规定,不得擅自随意解除五防操作。如果非要解五防操作,汇报、请示、批准等是有一个很严格的工作流程的。
发生五防问题时,首先要对五防机进行自检,一般的电源问题,通讯接口接触不良等问题排除后,五防机仍然不能正常使用,建议将情况汇报主管领导。此时仍需对设备操作,就是解五防操作了。必须严格按照五防管理要求进行汇报、请示、批准、走流程。
另外,就是核对设备名称和编号方面的问题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没人敢说自己从来就没有走错过间隔吧。而走错操作间隔后保障安全的措施,就是《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22条和23条。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22条规定:开始操作前,应先在模拟图板上进行核对性模拟预演,无误后,再进行设备操作。操作前应核对设备名称、编号和位置,操作中应认真执行监护复诵制。发布操作命令和复诵操作命令都应严肃认真。声音洪亮清晰,必须按操作票填写的顺序逐项操作。每操作完一项,应检查无误后做一个“√”记号,全部操作完毕后进行复查。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23条规定:倒闸操作必须由两人执行,其中一人对设备较为熟悉都作监护,单人值班的变电所操作可由一人执行。特别重要和复杂的倒闸操作,由熟练的值班员操作,值班负责人或值长监护。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是我们电力工作人员的“宪法”,这里边每一句都是前人用血和生命总结出来的。
在这起事故中,变电值班员到了操作现场,监护人按操作票唱票,“合上(拉开)xxx接地刀闸”,操作人指个设备编号复诵“合上(拉开)xxx接地刀闸”,
“咦,怎么编号不对?”
再检查看,“哦,走错间隔了”
然后回到正确的设备处再进行操作,这起事故就可以避免。
在这种情况和环境下,有几个地方是避免误操作的关键点。首先,两个人一起去操作时,其中一人走错间隔,另一人能起到提醒和监督的作用,避免误操作发生。
其次,如果当两人都走错间隔时,监护人按操作票进行唱票,操作人手指设备编号进行复诵。当监护人按操作票进行唱票完毕后,一般都会看着设备听操作人复诵,这时就是发现走错间隔的一个节点;操作人手指设备编号进行复诵时,也是发现走错间隔的另一个节点。
在以上两个节点都没发现走错间隔时,五防钥匙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当钥匙插入五防锁时,都会有文字和语音提示:“操作正确,请操作”、或“操作错误,请检查”。如果提示是后者,操作人和监护人就应该好好的检查是不是走错间隔了。
在提示错误后还要暴力解锁操作,那就真是“自作孽,不可活”了。
第二篇:反违章要反习惯性违章
反违章要反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作业,就是指那些违反安全规程或有章不循,坚持、固守不良作业方式和工作习惯的行为。违章作业实质上是一种违反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盲目行为,因而对安全生产危害极大。
一、习惯性违章的特点
1.顽固性
习惯性违章是受一定的心理支配的,具有顽固性、多发性的特点。如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并系紧下颌带这条规定已经讲了多少年,但实际上部有一部分员工有章不循,进入施工现场不正确戴好安全帽。1998年,笔者所在的尼龙厂一名员工在查找管线的漏点时因为没有系安全帽的下颌带而使安全帽先落下来,头部失去保护而被附近管线铁皮刮伤,缝了十几针。事实证明,要改变或消除受心理支配的不良习惯并非易事,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
2.继承性
有些员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并不是自己发明的,而是从一些老师傅身上“学”、“传”下来的。当他们看到一些教师傅违章作业既省力,又没出事故,也就盲目效仿。这样就把不良的违章作业习惯传给了下一代,从而导致某些违章作业的不良习惯代代相传。
3.排它性
有习惯性违章的员工固守不良的传统做法,总认为自己的习惯性工作方式“管用”、“省力”,而不愿意接受新的工艺和操作方式,即使是被动参加过培训,但还是“旧习不改”。
二、习惯性违章的心理状态
人的行为总是受思想活动支配的,习惯性违章行为也必然与错误的思想活动有关。从事故分析可以看出,习惯性违章的人大多存有以下心理状态。
1.缺乏安全知识,不知不觉违章
对正在进行的工作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根本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工作起来凭本能、热情和习惯。对用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安全操作规程知之甚少,因而出事的可能性就大。
2.贪图安逸
在工作中不求上进,缺乏积极性,平时不注意学(请帮助宣传好范文 网WWw.)习,技术水平一般,自我保护意识差。与其他人一起工作还可以,一旦自己独立工作,哪怕是从事简单的工作,都有可能发生事故。
3.侥幸心理
明知某种做法属违章行为,可能引起不良后果或事故,但自认为并非每次违章作业都会发生事故,以前也这样做过都没有出问题,这次也不会出事。于是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铤而走险,一旦环境、设备和人员发生变化,就很可能引发事故。
4.自以为是
总认为自己有经验、有能力防止事故的发生,相信不良的传统成习惯做法。对未造成事故的习惯性违章经历非但不以为耻,反而引以为荣,在人前吹嘘,甚至争强好胜,不顾后果地蛮干、胡干,对别人的劝告置若罔闻。这种违章一旦发生事故,必然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三、克服习惯性违章的方法
1.找出违章现象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总方针,是反习 ……此处隐藏5251个字……p>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137条规定:“禁止在运行中人工清理皮带滚筒上的粘煤或对设备进行其它清理工作”。但是,某电厂煤控窒的工人从70年代建厂起,就采用锹刮的做法清理皮带滚筒上的粘煤,并认为这样做既省事又方便。90年代初,发生一起因用锹刮滚筒上的粘煤,连锹带人卷入皮带与滚筒之间碾压致死的恶性事故,人们才认识到旧的习惯性做法的危害性。在调查分析这起事故时,该厂煤控室的3名新工人都承认自己以前也用锹刮过滚筒上的粘煤,只是没有引起事故,侥幸罢了。他们还说:“老工人都是这么干的,我们是从老工人那里学的。”而两名老工人却说:“我们的师傅也是这么干的,但他们动作利索没出事。”习惯性违章由来已久,真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通过分析这起事故以及其他事故案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谓习惯性违章,是指固守旧的不良作业成绩方法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工作规程,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行为。它实质上是一种违反安全生产工作客观规律的盲目的行为方式,或没有认识,或随心所欲,但都习以为常,习惯成自然,因而危害性极大。
2、习惯性违章的表现形式
- 1 -
习惯性违章按其性质,可分以下几种:
2.1 习惯性违章操作。
在操作中,沿袭不良的传统习惯做法,违反安全规程规定的操作技术或操作程序的行为。例如,对电气设备检修前,不挂警示牌;在母线室工作时,不按工作票要求核对设备名称;多人参加检修项目不设监护人或监护人不能起到很好的监护作用等等,这些都是习惯违章的典型例子。按理说规程已颁布多年,操作人员应该养成按规程办事的习惯,但事实上,不标示设备实际状态,不执行复诵制,不执行监护制等不良习惯,屡屡出现,致使习惯性违章操作成为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
2.2习惯性违章作业。
习惯性违章作业,即违反安全规程,按照不良的传统习惯,随心所欲地进行生产或施工活动。例如,在接临时电源时,不按要求使用专用电源插头;使用手枪电钻时戴线手套;工作人员对工作内容、顺序以及安全措施、危险点不清楚便进行工作;不考虑电源容量,在一个电源插排上接有多个电动工具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工作中经常这么做的,是典型的习惯性违章,有的知道是习惯性违章,有的根本就不知道是习惯性违章,这种习惯性违章作业的行为取代安全规程造成了严重后果。
2.3 习惯性违章指挥。
习惯性违章指挥,即指领导或工作负责人在指挥作业过程中,违反安全规程的要求,按不良的传统习惯进行指挥的行为。例如,在进行带压堵漏时,按排无证人员进行带压堵漏;夜间处理缺陷时无监护人;作业前工作负责人不宣读工作票,不详细交待危险点及安全措施,就开工等等。在工作中,有的负责人竟然简单从事,该交待的项目不交待,该执行的监护不执行,由此而带来的必然是按照不良的传统习惯进行盲目指挥,必然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正如有的工人说:“习惯性违章指挥无异于杀人。”
3、习惯性违章的危害性。
我们可以把违章分为习惯性违章和偶然性违章。以电力系统为例,习惯性违章与偶然性违章相比,习惯性违章造成事故的机会更多,概率更高,因此危害性
更大。绝非臆断,而是由于习惯违章诸多特点来决定的。
3.1 习惯性违章具有一定的顽固性。
习惯性违章是由一定的心理定势支配的,并且是一种习惯性的动作方式,因而它具有顽固性、多发性的特点,往往不容易纠正。只要支配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心理定势不改变,习惯性动作方式不纠正,习惯性违章行为就会反复发生,直到行为受到事故的惩罚。
3.2习惯性违章具有一定的潜在性。
一些习惯性违章行为往往不是行为者有意所为,而是习惯成自然的结果,而对习惯性违章行为,由于人们看得多了,习以为常,所以,根本没把它当回事。“身在险中不知险”,容易使人对违章现象丧失警惕性。
3.3习惯性违章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据对现有的一些职工存在的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分析,他们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行为方式”,不是他们自己“发明的”,而是从老职工身上“学来的”。看到老职工违章操作“既省力,又没出事”,自己也盲目地效仿,而且又用自己的习惯性行为方式,去影响新一代职工。这些不良的习惯性行为方式如不彻底根治,必然导致一脉相承,代代相传。
3.4习惯性违章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有些习惯违章的工人,对安全规程根本学不进,不遵守,总以为自己的习惯性方式“管用”,而安全规程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结果,必然严重地妨碍安全规程的贯彻执行。
综上所述,习惯性违章与事故之间已经构成了因果关系,换句话说,习惯性违章是造成事故的一大根源,一些事故是习惯性违章的必然结果。据统计,电力行业70%—80%以上的人身死亡事故是习惯性违章造成的,而且有一个惊人的相之处,就是某些单位现在发生的事故,在过去曾经发生过,造成事故的原因也基本相同,这就是习惯性违章。
4、如何预防习惯性违章。
4.1 预防习惯性违章的重点是基层班组。
根据电力系统统计,企业存在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和由此而诱发的事故中,有90%以上发生在基层班组,可见,基层班组是习惯性违章的前沿阵地。反习惯性违章,必须把基层班组作为重点来抓。只有班组杜绝了习惯性违章,实现了安全生产,才能为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预防习惯性违章的关键是企业各级领导。
预防习惯性违章工作能否取得成效,不仅取决于各级领导的决心,态度是否坚决,制定的措施是否得力,而且取决于他们自身的模范带领头作用怎样。如果企业领导带头遵章守纪,杜绝习惯性违章指挥,职工就能跟着学,照着做,就能带出遵章守纪的职工队伍。反之,“上梁不正下梁歪”,习惯性违章指挥不根除,习惯性违章操作和作业也不可能杜绝。
4.3推行班组安全联保制度,有利于纠正并预防习惯性违章。 企业建立了班组安全联保制度,即:以班组为单位签订安全联保合同,要求“班组保一人,一人保班组”,班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互相提示、互相保护、一人违章全班组受罚,无违章,全班组受奖。班组安全联保制度的建立,使习惯生违章得到有力的遏制。
4.4让习惯性违章者抄写安全规程。
习惯性违章者有可能是不了解安全规程的要求,也可能是明知故犯。因此,有必要通过抄写安全规程有关内容的办法,使其重新学习安全规程,打牢安全生产的思想烙印,熟知安全知识和操作方法。
4.5 让习惯性违章者当义务安全员,纠正违章行为。
习惯性违章者,多属于安全观念不强,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不负责。让其当义务安全员并纠正违章,则可以使其在抓安全工作的实践中,体验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习惯性违章的危害性。
反习惯性违章是电力企业一项长期的任务。只要进行电力生产,就必须反习惯性违章。只有长期持久的地进行,才能取得好成效,才能给我们的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职工常见违章百例二道江发电公司
2、反习惯性违章问答中国电力出版社
文档为doc格式